动点心思ThingsChange|泛心理
By: 来野_
Language: zh-cn
Categories: Health, Fitness, Mental, Education, Self Improvement, Society, Culture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知识科普等三个专栏。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3166285689@qq.com。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动点心思」。PS:同名小红书、微博和豆瓣已开通,欢迎大家关注~
Episodes
49.回信:如何安放对原生家庭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Oct 27, 2025【主播】
亦扬(小红:亦扬)
来野(小红:来野很幸运)
Jenny(公号:思享咖啡馆)
任意(小红:任意在路上)
【内容概览】
本期是「动心解忧铺」问答栏目第 3 期。筹备这期时,我们反复看着听友的文字,发现很多困惑都绕不开 “原生家庭”——不是抱怨,而是带着 “想理解、想和解,却不知道怎么做” 的迷茫。我们不想说 “你要多体谅父母”“别在意” 这种空泛的话,因为那些委屈、抵触、内耗都是真的。
我们更想做 “陪你捋思路” 的人,和你一起拆解委屈背后的期待、抵触之下的需求:比如 “父母偏心” 背后可能有他们被规训的局限,“对家人夹枪带棒” 或许是因为你在家人面前才敢展露脆弱。希望听完这期,你能觉得 “我的情绪被看见了”,哪怕只是多了一点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的安慰,也足够了。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0:27 问题一:结婚前父母给哥哥买车却没为自己准备,自己在外漂泊从不敢伸手要钱,却心疼妈妈为哥哥辛苦,如何平衡 “心疼妈妈” 与 “自己失落”?
11:23 问题二:一和父母聊天就想逃、甚至没说话就想发脾气。“抵触感” 背后可能藏着哪些未被看见的需求?
25:52 问题三:遇到问题总是情绪化,尤其对父母控制不住。除了 “忍住不吵”,还有哪些 “稳情绪” 的小步骤?
34:57 问题四:父母否定男友(家境普通、备考 4 年未上岸),自己明知男友上进却仍崩溃,怎么减少家人声音的 “内耗”?
46:32 问题五:80 后长女 “被迫成
Duration: 01:19:0748.解读失业情绪曲线,暂停永远是一种选择
Oct 13, 2025【主播】
萱怡(小红:圆饼儿爱心理)
Jenny(公号:思享咖啡馆)
【内容概览】
失业,可能是所有职场人必修的课题。想到失业,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有过什么样的感受?现在的你,是就业、失业,还是失业后重新启航?
本期动点心思,主播通过听友群,采访到了四位勇敢的听友,她们是林梅子、清和、苗苗和漫漫。感谢她们真诚的分享,让我们得以听到四个鲜活的人生故事。它们让我们似曾相识,得以反思自己的种种情绪和应对。
我们相信,叙述、行动和认知启发,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您将听到】
02:26 为了个人发展,两次裸辞(梅子)
07:58 被拖欠工资离职(苗苗)
11:36 离职犹豫期,隐私信息被无情转发(清和)
26:21 被自己推荐入职的前同事背刺而离职(漫漫)
38:57 失业的情绪曲线
43:55 失业后,清和用清单记录缓解焦虑
46:54 家人的爱支持苗苗面对失业
Duration: 01:18:0247.回信:“做自己”和“讨人喜欢”,从来都不冲突
Sep 29, 2025【主播】
来野(小红:来野很幸运)
Jenny(公号:思享咖啡馆)
亦扬(小红:亦扬)
【内容概览】
你是否也曾感到,自己在职场、在人际、在人生选择上,总是处处拧巴? 在职场想真诚沟通,却总像一拳打在棉花上…看到比自己年龄小的人更优秀,就焦虑得不敢开始…独处时渴望社交,社交时又想逃跑,觉得自己又拧巴又自私…本期节目,我们从以下六个问题出发,一起探寻那些让我们疲惫不堪的内心冲突的根源,并找到与自我和解的路径。
00:29 问题一:对人不耐烦又怕孤独,自私吗?
“全盘否定”他人的瞬间,我们在保护什么?
12:53 问题二:热爱的事,起步晚了怎么办?
“社会时钟”是如何绑架我们的?
真正的对手只有昨天的自己。
24:47 问题三:i人去大城市会后悔吗?
去或不去,各有得失。
36:02 问题四:咨询一次就想换咨询师,正常吗?
️更换咨询师的正确心态与操作指南。
39:24 问题五:如何在“他人眼光”与“自己开心”间找到平衡?
“在意他人”是生存本能,无需完全摒弃。
Duration: 00:59:1946.原来“人间值得”不用等大事-那些治愈我们的微小瞬间
Sep 15, 2025【主播】
来野(小红:来野很幸运)
亦扬(小红:亦扬)
萱怡(小红:圆饼儿爱心理)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没有什么心理学理论,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普通时刻。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瞬间,会让我们心里一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正在体验我的生命,人间是值得的,生命真的很美好,也正是这些瞬间构成了我们抵抗虚无的意义。我们希望把这些美好的瞬间做成一期节目,当你哪天觉得世界灰蒙蒙的时候,打开来听一听,或许能给你带来一点点色彩和温度。也祝愿你在遇到这些心动的瞬间时,能够停下来细细品味,不要怠慢了它。
01:57 陌生人的暖心时刻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14:35 那是独属于我们的友谊:默契、陪伴和稳稳的支持
33:44 妈妈的爱藏在向我探望的目光和日常的三餐里
40:30 因为有健康的爱,所以我们更加勇敢更加独立
55:00 宠物无言,却最懂人心
60:35 向热爱奔赴时,心情是甜口的
67:40 郁郁大自然,最抚凡人心
【幕后小组】
剪辑
Duration: 01:19:5445.回信:当你卡在路上-拖延、不安全感与帮不上忙的无力感
Sep 01, 2025【主播】亦扬、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我们收集了 6 位听友的真实困惑,从 “论文拖到最后一刻” 的学业焦虑,到 “怎么自己给自己安全感” 的自我成长迷茫,以及 “想帮妈妈却劝不动” 的亲情无力等等。
我们不想说空泛的大道理,只是带着真诚和实际的思考,把自己也曾踩过的坑、试过有效的办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拆解难题、梳理方向,希望能给同样有相似困扰的你,带来一点陪伴和启发。
其实 “有困惑” 不可怕,愿意停下来梳理、愿意求助,本身就是很勇敢的事。希望听完这期,你能觉得 “哦,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这就够了。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亲情困境:想帮妈妈脱离痛苦却没用?或许可以先调整 “帮助的姿势”
自我安全感构建:排除外部依赖后,如何从 “内在” 找到安全感、底气和自信?
学业与爱情平衡:考研冲刺期女友天天玩游戏,该沟通还是该妥协?
应对困难的心态:遇到大事就慌张无力怎么办?
心理咨询效果:20 次没效果是正常的吗?如何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咨询方式?
论文拖延症:为什么我是重度拖延患者?
【幕后小组】
剪辑:亦扬
Duration: 01:06:4544.失控时代如何找回温柔而坚定的掌控力
Aug 18, 2025【主播】任意、来野、Betty
【内容概览】
当亲密关系崩塌引发彻夜痛哭,当职场变动让人陷入安全感焦虑,当家庭边界被侵蚀到窒息——我们正集体陷入一场「失控危机」。本期节目从心理学视角深挖失控背后的神经机制与认知陷阱,通过德西自我决定理论、CBT技术等,拆解「掌控感」的真相,并提供可实操的掌控法则,帮助我们与不确定性共舞。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一、失控的切肤之痛:那些让我们崩塌的瞬间
1、主播亲述:亲密关系破裂引发的创伤性失控(闯入性思维、体重暴跌、核心信念崩塌)
2、职场失控案例:被迫执行注定失败的任务,如何摧毁胜任感与自我效能
3、家庭边界失控:《小欢喜》英子抑郁背后的自主性剥夺与缠结型亲子关系
二、失控的心理学真相:为什么我们害怕失控?
1、生存本能视角
大脑预测机制失效→杏仁核触发战逃反应→生理性失控先于理性思考
2、发展心理学视角
埃里克森阶段论:1-3岁「自主vs羞耻」冲突的终身影响
三、重建掌控感的四把钥匙
1、能量基础
Duration: 01:04:4043.和“负面评价怪圈”说再见后,我找回了主动权
Aug 04, 2025【主播】萱怡,任意,Jenny
【内容概览】
从对“木桶理论”的反思,我们发现“核心自我评价”是一个主导着我们的情绪和反应的神秘力量。那些让人怎么也不能释怀的“短板”,其实是被人生经历、社会文化等所塑造出来的评价倾向。
我们既警惕自我评价误区的负面影响,又关注如何构建全新的自我评价体系。本期节目,将从不同心理学流派出发,结合生活中的小故事,为重建迭代多元的自我评价体系提供启发。欢迎收听:
01:20 对木桶理论的反思,被长短左右的自我评价
05:47 了解核心自我评价理论
07:35 社会比较普遍存在,外部评价影响内部评价
09:40 从“镜中我”体会生命中的重要关系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14:12 社会文化影响都会影响自我评价形成
17:50 详细拆解负性偏向,走出自我评价误区
28:19 拒绝成为单向度的人
37:27 被跳车的剧本杀,折射出了社会评价的影响
45:02 重构自我评价体系的行动方案
49:58 用接纳承诺疗法(ACT)去定义自我心理的灵活性,提高自我评价的灵活度
Duration: 01:12:4342.当生命少了一块:死亡、分手、失业教会我的事
Jul 21, 2025【主播】任意、来野、萱怡、亦扬
【内容概览】
当亲人离世、爱情终结、事业崩塌… 我们如何从丧失的废墟中重建生活?本期通过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作品以及主播们的真实故事来拆解丧失的真相,带你直面哀伤、重构自我。这是至今为止时长最长的一期,但我们的文字却可能是最少的,因为对于失去的体验是任何文字都无法特别准确的去表达的,我们对于存在议题的思考可能永远没有最好的答案,但是体验确实最真实的。
1、丧失的多元面孔
1)死亡与疾病:癌症患者艾丽对“抗癌勇士”标签的愤怒(“患病有什么好勇敢?我们没得选!”)
2)关系丧失:亚隆与爱人面对死亡的经历带给我们《生命的礼物》、主播亦扬亲述“失业+分手”双重打击:“失去的不只是人,是整个生活结构”
3)身份剥夺:芭蕾舞者娜塔莉因痛风终结职业生涯和被抛弃后的自我怀疑,生命好像在30岁戛然而止
2、丧失为我们带来的觉醒体验
亚隆的“觉醒体验”:重大丧失如何激发“活在当下”的能力
关系丧失的真相:“被分手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关系中的自我’被杀死”
3、哀伤该如何处理
1)哀悼的过程是必经的:
葬礼的传统其实是一场集体疗愈
孩子如何面对珍珠蚌的死亡。
Duration: 01:17:1741.为什么总在踩同样的坑?如何识别并打破人生循环?
Jul 07, 2025【主播】Jenny、来野、任意
【内容概览】
你有没有自问过:我为什么总在踩同样的坑?我为什么总陷在相似的痛苦关系里无法解脱?
本期动点心思用深入浅出的多个故事,结合影视作品,从短程心理动力学的“核心冲突关系主题”(Core Conflictual Relationship Theme,简称CCRT)出发,带你了解人际关系里的操控性神秘力量,欢迎收听:
02:40 闺蜜的故事,让我们思考人际中的重复模式
12:00 核心冲突关系主题(Core Conflictual Relationship Theme,简称CCRT)是背后的操控者
17:05 被虐待的松子,为什么不离开
31:15 讨好的小叶,如何被再次养育
44:08 14岁的杨过,经历了什么
55:26 打破重复模式,从觉察并建立“健康愿望”开始
1:03:45真实、不扭曲地“感知他人”,帮助脱离苦海
1:04:50耐受不确定性的焦虑勇敢迈出“行动”的这一步
【附:本期核心概念】
冲突关系主题是指人与人交往中呈现的互动模式,其描述可以是一句话,它由三部分组成部分构成:
Duration: 01:11:0940.想太多&怕失眠,循证非药物疗法CBT-I来解救
Jun 23, 2025【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不用服药的失眠克星来啦!!!
CBT-I,经过最严格科学检验证明的、效果显著的失眠疗法,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非药物方法,效果通常情况下比药物更持久、安全。而且有研究指出,不去参加昂贵的CBT-I治疗师治疗,把这些小工具拿来自助使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今天,这些治疗工具,本期节目全部免费分享给大家!睡觉困难户们快来收听吧~
02:45 CBT-I简介:它是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非药物方法;
03:45 CBT-I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06:33 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
07:43 用3P模型说明失眠的原因一:易感因素,因为个体差异,有些人更容易失眠;
10:02 用3P模型说明失眠的原因二:诱发因素,触发失眠的“扳机”有哪些;
11:30 用3P模型说明失眠的原因三:维持因素,失眠开始以后,我们因为失眠产生的行为和想法,反而让失眠更加维持下去;
18:45 失眠克星CBT-I工具箱-认知模块工具分享;
35:30 失眠克星CBT-I工具箱-行为模块工具分享;
44:45 失眠克星CBT-I工具箱-情感模块工具分享;
51:19 失眠克星CBT-I工具箱-运动对失眠有效的原因;
Duration: 00:55:0139.我们能拥有的,只有此时此刻
Jun 09, 2025【主播】亦扬、Sissi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以演员朱媛媛(51 岁癌症去世)、年轻人猝死等现实事件切入,讨论「活在当下」的本质。主播从正念心理学与存在主义哲学双视角,探讨「活在当下」的三重维度:
破除误解:澄清「活在当下」≠ 及时行乐,而是对生命的清醒觉察与主动选择。
正念实践:通过呼吸冥想、抱树疗法等技术,锚定身心的「此刻」体验。
存在主义突围:在死亡焦虑与虚无感中,以自由选择创造生命意义。
节目融合现实案例、心理学实验与哲学思辨,探讨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建立与「当下」的深度联结。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现实叩问:当死亡成为生命的注脚
朱媛媛的告别:演员朱媛媛抗癌 5 年离世,她的丈夫辛柏青在讣告中写道,她用欢笑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年轻人猝死阴影:主播分享前同事因加班猝死、同学车祸离世的真实经历,揭示生命的脆弱性。
卡巴金的回答:正念创始人乔恩・卡巴金回应奥普拉——我只关心人死之前是否好好活过。
被滥用的「及时行乐」
社会语境下的「活在当下」常被简化为逃避责任的借口(如躺平、今朝有酒今朝醉)。
Duration: 00:56:3038.当亲密关系遭遇“信任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May 26, 2025【主播】任意、萱怡、Sissi、来野
【内容概览】
当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被击碎,我们如何重建?从无端猜疑到出轨背叛,从回避沟通到权力失衡,信任的崩塌往往带来关系的地震。本期播客通过真实案例、心理学模型和实操策略,带你直面信任危机的本质,学习从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可信赖性三个维度重建亲密关系的信任基石。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一、信任崩塌的致命时刻
01:25 “被小三”后陷入焦虑模式
02:50 衣柜中的化妆包亲密关系崩塌的导火索
05:45 闺女对爸爸的“无端猜疑”恶作剧
07:30 伴侣过度讨好而回避自我需求的令人窒息的关系
11:37 表面甜蜜的接送,实为过度控制的关系
13:19 异地恋的孤独困境:闺蜜因长期缺席支持而陷入“依恋伤害”
14:25 细数信任崩塌的致命时刻,我们的感受和反应模式是什么?
二、信任从哪儿里来?
17:49 信任的重要性
18:30 信任从他人的行为、回应中获得
Duration: 01:01:2437.越追逐越心慌?拆解慕强后,不再执迷于强者神话!
May 12, 2025【主播】Jenny, 萱怡
【内容概览】
慕强心理是指个体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产生钦佩、崇拜和模仿的心理状态,其核心是对强者、成功者或权威的崇拜与追随。这种心理既可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动力,也可能导致价值观的扭曲,甚至自卑情绪蔓延。
本期动点心思,将从觉察自己的慕强心理,探寻慕强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同时代下慕强心理折射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转化使用慕强心理,这四个部分,来深入聊聊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30 对领导的慕强,让我无法为痛经女性辩护
04:53 智性恋慕强
08:10 “强”是变化的,解构“慕强”
14:12 生存本能让我们依附强者
15:30 社会认同与自我缺失,推动慕强
18:18 女性的慕强不是天生的
21:50 女人重生存,男人爱竞争,慕强需求各不同
28:02 自我贬低、安全感崩塌,都是慕强惹的祸
34:20 理想化慕强,是每个人的需要
37:10 用CBT,觉察、领悟和转化慕强
Duration: 00:53:4736.对谈性治疗师许涵清:越禁忌越沉迷,关于性心理我们都该知道更多
Apr 28, 2025【主播】来野
【嘉宾】Haylie 许涵清:临床性学博士;AASECT认证性治疗师;美国马里兰州持证咨询师;美国国家注册咨询师。目前在北京独立执业,工作聚焦于临床性学领域,性少数群体友好(包括LGBTQ+、特殊性实践/性偏好人士、特殊亲密关系结构实践者)。
许老师的公众号:海狸博士的心理小站,主要发布以性学为中心的科普与杂文。
【内容概览】
性,本应是最坦诚的对话,却成了最沉默的禁区。
本期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性治疗师、性学博士许涵清,带我们撕开社会对性话题的集体缄默——当亲密关系课堂缺失了“性”这门必修课,那些被误解的欲望、被压抑的好奇、被污名化的困惑,却让无数人陷入孤独的自我怀疑。我们不做猎奇的窥探,不玩暧昧的擦边,而是试图用科学视角解析性心理。谈性不是禁忌,而是通向亲密与自洽的第一课!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2:35 其中一方没有性冲动,或者性冷淡怎么办?
07:27 逐渐对另一半不太有性趣,性生活频率降低到几个星期一次,该怎么制造机会让另一半提起性趣?
13:18 之前大部分是男方主动,后来不积极了,说了就是“你又不提......”。所以想问,性需求的减少是否也意味着爱的减少?女性如何的更好的提出性需求?
27:50 害怕另一半失望,索性杜绝性生活的心理怎么克服?
36:58 人到中年,对性生活越来越力不从心且失去兴趣,这个年纪出现这个情况,会不会是雌激素降低之类的病态现象?需不需要吃药调节?另外,这种情况会不会对另一半有精神上的影响?
43:50 欲望太强烈怎么办?
46:41 自己喜欢的癖好,老婆不喜欢怎么办?比如说口。
Duration: 01:40:5735.当亲密关系被贴上价签:金钱究竟在丈量什么?
Apr 14, 2025【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亲戚遇到困难,开口问自己借钱,该不该借?
媳妇儿没有安全感,让我上交工资,要不要交?
男朋友没有工作,还总嫌我给他花钱少,说我不在乎他怎么办?
为什么无论借与不借,感情都会受到伤害?人跟人的关系在金钱面前这么不堪一击吗?
本期节目,我们来听一听三位朋友关于钱的故事,聊一聊钱在亲密关系里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0:55 第一个故事:男朋友嫌我给他花钱少,说我不在乎他。
06:37 金钱如何影响关系中的权力。
(1)社会心理学的“资源理论”
在亲密关系中,经济资源(收入、资产)往往转化为“权力资源”,进而影响到关系里的决策权、话语权甚至情感主导权。
(2)自卑感与防御机制
经济弱势方在自卑羞耻时通常会使用两种防御方式:被动退缩(撤退)以及主动攻击(贬低对方,争夺心理高位)。
(3)控制欲的投射
Duration: 00:51:4834.成瘾时代:数字陷阱与自救指南
Mar 31, 2025【主播】任意、来野、萱怡
【内容概览】
当中学少女为直播打赏耗尽全家积蓄并落下终身残疾,当咖啡续命成为职场生存法则,当手机解锁次数频频创下记录,我们这个时代正集体陷入一场无声的「多巴胺战争」--成瘾。本期节目将通过德国心理学家Brand等人的I-PACE模型深度推演多个成瘾案例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揭开我们这个时代的成瘾真相,并且通过可实操的戒断和控制方案帮助我们重塑大脑,让我们真正体会“自律即自由”。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一、 令人触目惊心的打赏引发的成瘾行为思考
00:10 榜一大哥豪掷500万打赏女主播;
02:37 浙江16岁女生小林沉迷直播打赏,因直播账号被父母注销,冲动之下跳楼造成永久性瘫痪;
06:00 沉迷和成瘾的区别:成瘾的三个黄金标准(控制能力缺失、功能损害、戒断反应)
二、 用德国心理学家Brand等人的I-PACE模型解读成瘾背后的原因
(1)13:05 P 个体特质(Person):包括生理特质、心理特质是如何让我们上瘾的。
(2)19:24 A 情感与认知(Affect & Cognition):情感缺失、认知偏差、创伤等让我们逃避现实。
(3)31:18 C 环境与强化机制(Contextual Reinforcement):生活环境、社交圈、文化、各种平台等是如何催生成瘾行为的。
(4)37:01 E 执行功能(Execution):抑制功能与决策功能的破坏,让我们无法自拔。
Duration: 00:57:4733.一上班就累?快来领取你的“职场丧气人自救指南”
Mar 17, 2025【主播】来野、任意、萱怡
【内容概览】
你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感受:
上班如上坟,想到第二天要上班,头一天就开始心累;领导一说话就烦躁,同事一发消息就头皮发麻,这破工作真是一天也做不下去!你觉得情绪耗竭,身体疲惫,心理不适,不想工作,开始逃避工作中的人际交往......
是的,你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但,这种“自我燃烧殆尽”,恰恰是因为你想做个“人”,想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
本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职业倦怠背后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除了长期主义的应对方案之外,我们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即时生效,瞬间缓解焦虑和疲惫的黑魔法骚操作,一起来听听看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一、职业倦怠的原因
01:20因性别权利差异、家庭-工作冲突在职场上感受到的疲惫
11:28缺乏自主性、控制感、胜任感,各种因素影响下来导致意义感的缺失
26:10情绪劳动:在经历让人损耗的人际关系时,仍得保持情绪稳定
36:20社会支持和工作资源的匮乏
38:05职业倦怠也是大脑在保护疲惫的我们的适应机制,提醒我们要好好关爱自己
二、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Duration: 01:03:3232.AI能否成为心理咨询师?聊聊AI与心理健康那些事儿
Mar 03, 2025【主播】Jenny, 亦扬
【内容概览】
从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这么多的AI工具发布,你用过AI吗?对AI的探讨,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话题。本期的动点心思从个人的AI使用体验、AI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AI能否代替咨询师这三个话题,来聊聊如何让AI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
【本期您将听到】
01:43 一个互联网人的AI使用体验:兴奋、期待、开心
05:02 一个妈妈的AI焦虑
09:38 你知道AI诊断精神分裂的准确率有多惊人吗?
13:15 体验一款国内心理垂直大模型
17:12 AI在心理健康的想象空间巨大
19:10 日常使用AI解决心理困惑的体验
20:40 和Kimi、腾讯元宝聊聊濒临崩溃的经历
28:45 ChatGpt 4.0的文本回应媲美人力咨询师
36:36美国少年自杀,AI恋人诱惑导致?
47:14 心理咨询师们怎么看待来访者使用AI
51:26
Duration: 00:56:2031.致听友:是你们,让播客的意义具象化
Jan 27, 2025新年快乐!!!祝大家新春大吉,万事顺意!
这是一期由动点心思全体主播和听友们共同录制的新年特别节目。过去一年里我们都在成长,无论是重启人生还是小确幸,都是珍珠般宝贵的经历。录制期间,好几位主播因为听友的投稿泪洒现场,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播客意义的具象化。很多美好总是发生在关系当中,能和你们一起共度这段时光,真好!
今后的时光里,或许我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缘分和境遇,但你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弥足珍贵。新的一年里,祝大家健康,不孤独,不在担忧和顾虑中蹉跎,而是真挚地、勇敢地去活每一分钟。
Duration: 00:48:3630.从自我否定到自我接纳:如何重塑我们的配得感人生
Jan 20, 2025【主播】Jenny、萱怡、Sissi
【内容概览】
配得感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否值得拥有某些东西,包括物质财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事业、快乐等诸多方面。
具有高配得感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享受美好的事物,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它们;而、低配得感的人则在面对好的事物时,往往会感到不安、愧疚或者自我怀疑。
本期,主播们通过真实的生活故事,讨论与配得感形成相关的原因,以及提升配得感的方法,欢迎收听。
【本期您将听到】
00:37 高配得感与低配得感
01:40 从物质满足、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觉察到配得感
06:30 配得感与自我价值感有关
07:50 不配得感让我们在亲密关系卑微
11:00 不配得感有时是一种共谋
13:20 被回应是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19:40 将重要关系理想化,是配得感的第二种来源
27:56 人的有相似性,让自我价值感和配得感稳定
32:20 支持性环境带来高配得感
Duration: 00:55:4629.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
Jan 13, 2025【主播】来野
【嘉宾】Rohini、东东
【内容概览】
你还记得上一次发朋友圈是什么时候吗?你为什么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呢?
是因为想要分享的东西越来越少,可以无所顾忌分享的圈子越来越小吗?还是微信里的好友分组太多,发朋友圈前的顾虑太多?
的确,有的时候我们不发朋友圈并不是因为不想发,而是发朋友圈前后我们总是会担心内容是不是合适,担心别人理解不了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思索太多,顾虑太多,全然忘记了分享的初衷。
你呢,又是为什么不爱发朋友圈了?欢迎来本期节目的评论区跟我们聊一聊吧!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0:55发朋友圈被删好友,我开始怀疑自己。
04:05被妈妈控制的朋友圈。
06:25与朋友圈相比,QQ空间让我们感受到表达的自由与关系的链接。
11:25发朋友圈的不良体验:
(1)景观社会的虚假:我们的生活被朋友圈压缩成了一个个广告牌,充斥着表演的意味。
(2)赛博自体(假自体):朋友圈是我们为了迎合外部需要和评价体系,而打造出来一个虚假的自我形象。
(3)社会比较:得不到期
Duration: 00:40:5428.恋爱脑 | 爱自己是第一要务!
Jan 06, 2025【主播】来野
【嘉宾】Tracy
【内容概览】
恋爱脑之所以被诟病,是因为TA盲目地全身心扑在恋人身上,丢失了自己。即使痛着也还是对恋爱有强烈的驱力、过分的执着。那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份执着到底是来自哪里呢?
本期节目,我们聊一聊恋爱脑背后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帮助恋爱脑朋友们理清自己反复陷入痛苦关系模式的深层原因。
丢失了自己的恋爱脑不可取,但拥有爱的能力与勇气却如珍珠、如月亮般珍贵。愿我们都永远无条件地爱自己,拥有重头再来的勇气和不破不立的决心。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0:30 戴为的恋爱脑脱口秀:田螺姑娘就是《极品神仙老婆给我当保姆》
02:26 恋爱脑到底是什么?(以《好东西》为例)
恋爱关系既要满足两个人陪伴和联结的需要,也需要两个人彼此独立,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人能够承受得住同时承担两个人的生命重量。
09:54 恋爱脑形成的原因
-10:18 生理原因
研究结果发现,处于热恋中真的会降低人的认知控制能力和记忆检索能力。是因为个体正在进行自我概念的扩大,也就是把恋爱对象纳入自我的认知系统。当一部分认知资源被拿来扩充自我概念的时候,就会表现出“脑子不够用”的情况。
-13:33心理原因
Duration: 00:43:1527.拖延大作战:我是如何从“拖神”变身行动派的
Dec 30, 2024【主播】亦扬、来野
【内容概览】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计划好要早起健身,可闹钟响了无数次,还是赖在床上起不来;打算周末完成一份重要的报告,却从早到晚刷着手机,直到周日晚上才开始焦虑地赶工?拖延,究竟为何如此难以摆脱?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将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自己日常拖延的尴尬场景,并且深入剖析拖延背后的原因,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内部因素,到周围环境施加的外部因素。最后,主播会以自己一边工高强度工作一边考上北师大map咨询硕士的经历为例,讲述那段与拖延激烈斗争的日子,跟大家分享是如何针对之前提到的拖延原因,一步步找到破解之法,最终成功战胜拖延的。
希望听完本期播客,你能对拖延有全新的认识,并从中获取实用的方法来战胜拖延。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无数个拖延的日子
2.拖延会带来什么后果
3.拖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3.1 外部原因:任务太难、对任务厌恶、任务截止日期离当前太远、外部影响和诱惑
3.2 内部原因:害怕失败、情绪调节能力、高时间折扣倾向、自控力和注意力
4.亦扬分享自己如何战胜拖延取得考研胜利
4.1 竖立内部动机
4.2 拆解任务并设置明确的、有时间限制的、合理的目标
Duration: 00:40:3926.重塑压力:从逃避到拥抱
Dec 23, 2024【主播】任意
【嘉宾】卡卡
你是否经常感到压力山大,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卡卡学姐,与我们深入探讨压力的奥秘,从远古时代面对生存压力时的战斗、逃跑模式到现代社会中,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中,如何拥抱压力,如何转变思维模式,这期节目都会告诉你答案。
这是一期免费的压力应对科普课程,有非常多的实用小工具。如果你也想成为压力的主人,而不是被它所左右,那么这期节目绝对不容错过。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与压力和解,激发内在潜力,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吧!
1、如何看待压力:探讨压力的直观感受
2、面对压力的反应:
• 生存模式下的战斗或者逃跑模式
• 挑战模式下的迎接和利用模式
3、压力观念
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
4、压力应对三部曲
• 承认压力:觉察压力带给我们的反应。
• 欢迎压力:处理与压力的关系、将压力与个人目标和价值联系起来。
• 利用压力:利用压力带给我们的身体反应,将我们的思维模式从生存模式变为挑战模式。
5、现实问题
Duration: 00:35:0025.对话钱婧老师,爱是流动的体验
Dec 16, 2024【主播】来野
【嘉宾】
钱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播客《钱婧老师的会客厅》主播,著有青年成长书《我有自己的宇宙》《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白菲,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方向在读研究生。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我们来唠唠爱情。我们和《钱婧老师的会客厅》从听友们的“爱情百宝箱” 里挖出了一堆问题,并精心筛选出11个 “爱情难题”,准备在节目里好好盘一盘,赶紧竖起耳朵听起来吧!
02:58感觉对方对自己不用心,心里有些失衡,我应该怎么分手才能让对方后悔这样对我?
19:49高校学生向老师表白,遇到师生恋怎么办?
23:15价值观层面有差异,该怎么处理?
31:03和另一半异地,实在不想牺牲自己的事业去换家庭的幸福,我该怎么办?
42:52如何应对对异性的偏见,例如:有些女孩子会觉得男生满脑子性,不尊重女性。
59:29和前任分手,总是忍不住去偷偷关注对方,如何应对这种戒断反应?
1:04:45男友父母嫌弃我有弟弟妹妹,不同意我俩结婚,男友又拖着怎么办?
1:09:00因为客观原因(忙、没机会遇到异性)或者恐惧(害怕没结果、恐婚恐育、不配得感)很难进入爱情:我需要调整吗?到底为什么要谈恋爱呢?
Duration: 01:48:5124.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有办法破局吗——如何理解时间贫困
Dec 09, 2024【主播】Jenny
【嘉宾】橙子、Zee
【内容概览】
时间贫困,是人们感受到时间资源不足,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时间不够用,从而产生不幸福感受的现象。
一个人需要有多少时间才能幸福?心理学家给出了可支配时间的倒U型曲线,作为解释。社会学家提出了历史的垃圾时间概念,提醒人们关注社会与文化因素。哲学家说:“完整性赋予意义,而不是意义赋予完整性。”
而我们每个真实生活在时间之河的人,对于流经生命的时间有着不同的体验。在对“时间贫困”的交流中,我们相互点拨、彼此理解、享受疗愈。
01:30 处理情绪需要时间,但我们觉得很值
03:25 一鱼两吃地使用时间,反而产生耗竭感
06:15 满天落叶飘下来,我为什么要在最好的时间离开你
08:30 有些好了,永远也等不到
11:20 我们一直在等待外部的允许
13:40 关于时间的书架,你从哪一个寻找答案
15:50 时间的香气去了哪里?
21:20 如何看待历史的垃圾时间
24:15 也许这是一次“文艺复兴”
Duration: 00:42:1423.卸下过度责任的包袱后,终于舒畅了!
Dec 02, 2024【主播】来野、萱怡
【嘉宾】花亦浓
【内容概览】
你是不是也把工作/学习当成天大的事情,每天处于一种高压的精神状态?偶尔闲下来摸个鱼都会有很强的负罪感?你是不是也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需要对身边的人和事负责,大包大揽,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过度的责任感并非是件好事,它会使你习惯性地忽略自己,承担太多压力,甚至会“出力不讨好”。那么过度责任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给生活造成什么影响?该如何减少过多的责任感?欢迎收听本期动点心思!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10 过度责任感的日常表现及影响
宁愿多做一些,不敢撒手,有可能是想要从中获得“自己有力量”的自恋的满足,而自恋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但却会无意识地忽视对方有力量、有生命力的部分。
17:24 过度责任感的原因
(1)17:40 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横向、纵向认知模式探索过度责任感的原因。
横向认知模式:情境引发自动思维,继而引发情绪/行为。
纵向认知模式:核心信念引发中间信念,结合情境产生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服务于最表层,是经常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想法,针对于具体事件。自动思维引发情感、行为、生理反应。
中间信念:往往是规则、态度,针对某一类事件,比如我应该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不善良就会被抛弃,中间信念结合具体情境产生自动思维。
Duration: 00:42:4722.再见爱人4,无解的痛苦婚姻与女性自我成长之路
Nov 25, 2024【主播】萱怡、Sissi、任意
【内容概览】
最近芒果台热播的《再见爱人4》是一部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目前可谓是最热综艺,每周四的更新日都霸占热搜。之前本台的亲密关系专栏已经有两期节目,一期是关于如何脱单,一期是关于如何拥有好的亲密关系。本期节目我们结合这部综艺中关系中的互动经历和我们各自生活中的经历,从女性独立、亲密关系互动模式以及沟通方式等角度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维系亲密关系的难题!
1、画像事件背后麦麦的自卑和低自尊;
2、麦麦难哄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情绪模式;
3、圣依和杨子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冲突;
4、亲密关系中的忽视;
5、不良亲密关系背后的共同问题;
6、从女性主义解读女性如何自我独立和成长;
7、从家庭系统观解读原生家庭中的自我分化;
8、双方的忽视该怎么办,爱要如何维系?
9、什么是魔鬼式对话?如何避免魔鬼式对话?
10、萨提亚沟通模式
【参考文献/资料】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维吉尼亚萨提亚等著
Duration: 01:02:5721.对谈正念博士:正念是精神内耗的解药吗?
Nov 18, 2024【主播】亦扬、Betty
【嘉宾】文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正念方向在读博士,目前正在接受牛津正念认知疗法MBCT-L师训,多所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
【内容概览】
在我们心理压力、情绪压力陡增的时代,正念练习已成为一种大众解压、舒缓情绪的有效方式。我们特别邀请了正念博士文莉,来给我们分享正念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对我们的身心起到良好的作用?除了舒缓不良情绪和身心压力,它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怎么练习正念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 正念是什么
1.1正念的概念
1.2正念与冥想、禅修等的区别
1.3正念起效的心理机制
2. 主播分享自己练习正念的感受和问题
3. 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一次10分钟的正念练习
【正念书籍及资源推荐】
1.书籍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乔·卡巴金博士撰写的这本书介绍了正念、冥想的理论,练习正念的方法以及生活和正念的融合。
《正念心理学》:北师大心理学副教授徐慰所著,这是一
Duration: 00:49:1820.拆解愤怒: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Nov 11, 2024小宇宙编辑部携手B站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合作的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整理了一份坏情绪解压包,真实诉说着「惧、悲、怒、厌、惑、虑」。打开播客解压坏情绪,也为你卸下压力。
【主播】来野、Jenny、任意
【嘉宾】杜哲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与成瘾科,中级心理治疗师、副主任护师。
【内容概览】
B站最近上映了国内首部聚焦心理情绪的医疗类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感谢小宇宙编辑部的邀请,本期节目我们想结合这部片子和我们生活中的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一聊“愤怒”,也给愤怒正正名。愤怒只是一种基本情绪,不应该被过度污名化。甚至在更多时候,它背后透露出的是渴望和自我关怀的信号。
01:20 生活中的愤怒时刻
匿名性导致的去个体化、继发的适应不良情绪、愤怒的四种评价维度
13:40 我们如何处理愤怒(战,逃,僵)
13:50 战:悠扬母女的明战以及生活中隐晦的战(被动攻击)
杜哲一专家聊患者家属身心健康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游戏成瘾
28:40 逃:愤怒时想逃却往往难以逃跑成功,亲密关系是我们逃不开的牵绊。
32:05 僵:压抑看似会维持一时和谐,但带来的影响很大。
(1)身体会自发处理愤怒,内分泌、免疫可能会出现问题。
(2)生命力减弱,因为能量被拿来对抗愤怒
Duration: 00:59:2119.整理房间是治愈自己的可爱魔法
Nov 04, 2024【主播】来野
【嘉宾】安琳,中日认证生活整理师
【内容概览】
说到日常生活中影响家庭关系的元凶,家务活必有一席之地。整理房间乍一听是个让人头疼的话题,但如果能调整好认知和心态的话,整理房间也可以是治愈心灵的可爱魔法。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整理房间给我们带来的日常影响有哪些?
房间的整洁程度会影响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是有科研证据支持的。
2.房间乱怪宇宙,熵增定律。
3.关于整理房间的第一个核心观点——边界。
3.1.人与人的边界
在社会的人际关系之间,我们也许会记得这一点,但回到家里之后就很容易忘记。比如有的伴侣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生活的空间和物品是混在一起的,这就很容易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发生矛盾。
3.2.物与物的边界
给物品找好家,找到人感觉舒服、物品跟周围环境更适宜的地方,囤积物品和常用物品分开,客用物品和主人用的物品分开,这样取用的过程中会感觉更清爽、更轻松。
3.3.人与物的边界(物品太多,可能是因为我们将物品认同成了自己)
(1)物品能代表人的特质吗?
Duration: 00:34:3818.无差别伤人背后,我们与恶的距离
Oct 28, 2024友情提示:本期节目聊的是变态心理,开场会有些暴力血腥,不耐受的听友请看时间轴,跳过开场。
【主播】来野
【嘉宾】小明
【内容概览】
北京海淀昨日发生持刀伤人事件。当网络上曝出无差别伤人、杀人事件时,总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恐慌。遇到这类事件,我们往往用一句“变态”来概括。无差别攻击、偷拍狂、色狼等等,这些变态行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变态心理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敬请收听本期节目:
00:30 两起恶性伤人事件(不耐受者请跳过)
02:52 恶性伤人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05:20 变态心理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07:30 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生理原因)
《天生变态狂》的作者詹姆斯 · 法隆作为一名成功人士也遗传有变态基因
詹姆斯 · 法隆为了美色临时翘掉演讲且毫无愧疚
詹姆斯 · 法隆在弟弟不知情情况下带他去往感染病毒高风险山洞历险
19:44 变态心理是如何形成的(环境原因)
原生家庭:詹姆斯 · 法隆温暖的家庭让他得以正常生活VS《狗十三》电影中李玩被扼杀的人性
Duration: 00:44:2917.躯体化不可怕:一场身体与心理的对话
Oct 21, 2024【主播】萱怡、任意、Jenny
【内容概览】
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着很多谜团,比如,为什么我的身体会出现无法定位原因的疼痛,为何我有好多说不清原因的身体症状。这些情况可能都与一个话题相关——躯体化。
(注:躯体化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紧张或恐惧情境时,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自主的、与情绪相关的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心悸、失眠、疲劳、肌肉紧张等。)
本期节目,我们从生活中的躯体化感受、躯体化的类型,产生躯体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躯体化等话题出发,和大家交流“如何聆听身体声音”的话题。
01:45 一说学习就“头疼”,孩子到底是不是装的?
03:24 水土不服的背后,原来是不想喝酒
05:10 扭脚不是因为不小心
07:25不明原因的肚子疼,是这么治好的
10:05亲密关系是解药,还是毒药?
13:45 MBA的身体姿态
18:20 躯体化的概念
19:19中国躯体化
22:36 常见的五种躯体化类型
Duration: 01:07:1216.业内人一起聊:选心理咨询师时如何高效避坑
Oct 14, 2024【主播】来野、亦扬
【嘉宾】安琳
【内容概览】
这是一期我们一直想做,而且觉得必须要做的节目:如何选择合适的咨询师或者说是选择咨询师时如何有效避坑。
因为法律法规和行业统一标准的缺失,不负责任不具备胜任力的“咨询师”实在是太多了!而想要去咨询的人往往正处于痛苦之中,遇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咨询师,大概率会再遭受一次伤害。我们真的很希望能做出一期真正有用的节目,帮助这部分朋友。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1.如何区分自己需要的是咨询师还是精神科医生?
2.为什么心理咨询这么贵?你能接受什么范围的价格?
3.打包付费合理吗?预付费合理吗?
4.只从简历判断,你会找什么样的咨询师?
5.什么样的咨询师你绝对不会找?
6.去哪找咨询师比较靠谱?
7.咨询时间到,没聊完怎么办?
8.我想要咨询师的微信可以吗?
9.咨询的过程中可以录音录像吗?
10.咨询师说好了保密,但是把我的信息发在了小红书怎么办?
11.咨询师好像很厉害,但我就是很不舒服怎么办?
12.我真的很感谢咨询师,可以送TA礼物吗?
13.我感觉咨询后自己的情绪问题有很大改善,生活应对也没啥问题了,但也觉得这样每周与咨询师定期见面挺好的,没有具体的咨询目标只是随便聊聊就好,咨询师也觉得挺好,这样有问题吗?
14.来访可能不太清楚的权力还有哪些?
15.在咨询中我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参考资料】
[1]《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2]《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解读》钱铭怡、安芹、桑志芹。
[3]《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安芹。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Duration: 00:40:4015.不做被道德绑架的“好人”
Oct 07, 2024【主播】来野、犯困
【内容概览】
你是否也经常被道德绑架呢?老板说:身为员工,加个班怎么了?同事说:都是朋友,帮我写个方案怎么了?父母说:你个不孝子,还敢顶嘴!另一半说:发什么脾气啊!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哎哟喂!天天被绑架,日子还怎么过啊?!本期节目,两位主播就来带大家聊一聊:道德绑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应对道德绑架?一起来听听吧~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00:45 犯困在车站被道德绑架始末
03:35 在被道德绑架后,犯困的情绪变化历程
06:21 我们更常遇到道德绑架的场合反而是在身边
09:04 道德绑架的本质是什么?
14:02 道德绑架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21:42 面对道德绑架,我们该怎么做?
【参考资料】
黄岩;唐青青. (2019). 道德绑架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应对策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vo 15, 37–42.
郁乐. (2020). 试析道德绑架现象中的情感与逻辑. 伦理学研究,01 vo, 99–105.
“道德
Duration: 00:31:3614.自我成长,从与内在小孩的相遇开始
Sep 23, 2024本期节目将参与到今年播客年度书单计划当中。播客年度书单是由播客公社发起的公共计划,旨在通过播客向大众宣传当年出版的优质图书。完整书单将在年底正式公布。
【主播】Jenny、任意、萱怡
【内容概览】
“内在小孩”是我们真实体验到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我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些记忆、体验和情绪的混合体,也是自我意象的一部分。他/她也许是你最脆弱、受伤的那一部分,他/她的存在总让你无法释怀一些不被善待、不被关爱、无助而痛苦的经历。让我们用成长后的我,去看见他/她,觉察他/她,重新爱他/她、抚育他/她。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03:20 感受到内在小孩
07:02 心灵的三种状态
12:51 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欲望、情感和需要
18:02 罗杰斯的故事
21:20 不成熟的父母
24:20 成年的我拥抱童年那个无助的我
26:58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34:04 五种方法与内在自我链接
36:38 重视自己的5个检视问题
Duration: 00:52:4313.死亡、自由与孤独,莲花楼中的存在主义智慧
Sep 16, 2024【主播】任意、萱怡、Sissi
【内容概览】
本期播客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莲花楼》这部电视剧作品。在这里,我们不仅探讨《莲花楼》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更深入挖掘剧中角色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心路历程。通过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将探讨死亡、自由、责任等人生议题,解读剧中人物如何在纷扰的江湖中找寻自我。
无论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还是单纯喜欢《莲花楼》这部作品的朋友,加入我们一起带点轻松和随意的去探索剧中人物如何面对选择,面对死亡,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与力量;一起进入一个充满哲思与感悟的世界,让我们共同体验一次心灵之旅。
本期内容您将听到:
02:11剧里令人难忘的女性角色:乔女侠和角姐的武侠人生对女性的启示
07:40通过乔女侠与角姐对比来解读爱与占有的区别
10:45 存在主义角度解读剧中角姐对权力和尊上的执念
12:40执着和执念的区别
14:03主播门认为哪个男性角色更有魅力呢?
16:55笛飞声的人格形成、与李莲花亦敌亦友的关系以及未来他会有什么变化呢?
23:32李相夷/李莲花的死亡课题:他如何面对死亡?是否还想要继续活下去?他的释然与解脱,理想主义与活在当下,爱恨情仇与淡然接纳。
33:40李相夷和李莲花那个时期更可能觉得孤独?孤独可以避免吗?
40:33 李莲花与云比丘经典对话再现,李莲花教我们如何关注当下
Duration: 00:52:1612.人生在于体验,而非在评价中演绎完美
Sep 09, 2024【主播】来野、亦扬
【内容概览】
你是否有时会觉得自己活在“他人滤镜”下?快乐与忧伤的开关,总是握在别人手中,一句赞美就能开心好久,一句批评却让我们深夜辗转难眠,总在想着怎么在别人面前维持那个“完美形象”?
难道我们的价值,仅仅取决于他人的认可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说我们好吗?别人觉得我们好,我们就真的好吗?我们心中的“理想自我”蓝图,究竟是谁绘制的?为何我们甘愿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却忘了自己才是这幅画的主角?
希望通过本期的分享,你能发现自己被外部评价“绑架”的秘密,勇敢地找回自己真正的感受,撕下“他人滤镜”,拥抱那个最真实、最可爱的自己!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非常在意外部评价?
不合理的理想自我是什么样的?
理想自我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如何正确对待外部评价,找到自我?
三个帮助自我探索、澄清理想自我的小方法:我的素描、我的感受、死亡思想实验
【参考文献/资料】
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罗杰斯的价值条件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Duration: 00:35:1111.无价值无意义,是时代空了还是我空了?
Sep 02, 2024【主播】来野、Betty
【内容概览】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似乎已经取得了世俗定义上的好成绩,但仍有强烈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身边有很多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仍然觉得孤独,时常被不真实、不确定、迷茫的情绪包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本期节目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以上这些“空心化”的感受,并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让我们内心充盈和生动。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 什么是空心化、什么是空心病
(1)空心化及空心病的感受
(2)具体的症状
2. 怎么空的?空了哪儿?
(1)社会文化及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2)自我认同感、控制感、存在感的缺失
3. 我们怎么办?
(1)明确两个前提:接纳那些不可改变的因素、
(2)应对策略:培养自我认同感、提高控制感、提升存在感
【参考文献/资料】
1.《社会心理学》:从众理论(社会比较、规范性影响因素、信息性影响因素)
Duration: 00:38:5210.不想跟人打交道的背后,是厌恶被工具化
Aug 26, 2024【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大家对交朋友会有困惑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听友群里引发了一波热烈的讨论。“这几年越来越封闭 ”、“找朋友不如找搭子 ”、“交朋友这事儿我已经看淡了,就该孤独地活着 ”......略显消极的言论中也透露出了我们对深度关系的渴望。那到底为什么大家一边渴望着,却也一边嫌弃着呢?跟人打交道为什么那么累?本期节目,两位主播将从萨特的人际异化、马丁·布伯的“我-你、我-它”理论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48 因为害怕伤害咨询师而选择用AI进行咨询的女孩,期待着天下无病。
04:20 来野在与Jenny的关系中,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关心而失望。
06:40 从萨特的人际异化角度看,人跟人相互理解太难了!
11:55 Jenny想放弃母职,弃养女儿?
17:15 硕博相亲会能带来爱情吗?
20:10 如何走出“他人即地狱”,与他人在部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关系?
24:15 从马丁·布伯的“我-你、我-它”理论看,跟人打交道为什么那么难?
25:33 来野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我你”时刻。
28:15 Jenny和她“不亲密”的猫。
32:00 两位主播因一次并不愉快的事引发的“我你”时刻。
Duration: 00:53:5109.讨好让我与自己失联
Aug 19, 2024【主播】来野、任意、Sissi
【内容概览】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常常不自觉地讨好他人?本期播客深入剖析了讨好行为的常见表现、背后的深层动机、及长期或过度讨好带来的影响。它还将带你深入探讨讨好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提供了如何更好地觉察、接纳和改变的心理学小工具。快来听听吧,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场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心灵之旅,更加真诚地面对自己、尊重和接纳自己!
00:35 讨好的行为表现以及动机
①博取认同、逢迎:
00:35 文字讨好症;表达前的反复纠结。
②通过讨好更好的融入团体:
2:00 忽略自己的需要;随便怎么都行。
③避免冲突和敌意:
3:35 借钱不好意思要回:
④讨好的其他功能:社会交换、满足自恋、安全感。
5:28 过度讨好的感受以及带来的影响
15:55 讨好的原因
16:19 ①讨好行为和讨好型人格的区别
自测方法和小工具;
Duration: 00:47:4308.一人之下·碧游村·陈朵篇–人要如何走出创伤
Aug 12, 2024【主播】亦扬、来野
【内容概览】
本期节目我们将通过动漫《一人之下》第四季陈朵的故事聊一聊创伤。提到创伤,很多人会理解为死亡、事故、灾难等重大事件,但其实创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而且很不易察觉。如果你的成长环境让你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或者不安全,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你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正在经历创伤或者创伤闪回。如果是这样的话,希望本期节目能够帮助到你,获得一些治愈。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01:45 蛊身圣童陈朵是如何诞生的
——幼儿在3岁前有哪些发展关键期(自我意识、独立性、语言能力、依恋类型)
05:50 哪都通剿灭药仙会,开始改造陈朵,试图用同龄人激发陈朵的人性
——人为什么明明身处痛苦的环境中却不愿意改变
——改变来自于新经验的建立
12:00 陈朵发现自己可以短暂的压制蛊毒
——长期压抑负面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伤害
16:20 廖忠阻止陈朵离开公司,被陈朵杀死。陈朵真的不渴望正常人的生活吗?
——为什么说人必须活在关系里
27:00 陈朵在濒死之际渴望回到药仙会
Duration: 00:46:4807.拒绝标签化,从拿捏mbti开始!
Aug 05, 2024【主播】亦扬、任意
【嘉宾】小文
【内容概览】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个风靡全球的人格分类工具——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我们会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探讨MBTI为何如此受欢迎,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在心理学界备受争议,它真的准吗?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探讨MBTI的滥用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的。希望通过这次从心理学角度的深度解读和学习,大家能更合理地利用MBTI促进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 I人和E人,T人和F人的典型区别是什么?
- MBTI火爆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 满足社交需求和归属感
- 群体极化现象
- 谄媚效应
- 合理化的作用
- 满足自我认知和探索的需要
- 趣味性
- MBTI到底准不准?
Duration: 00:38:3506.应对考试焦虑,从反卷开始好好爱孩子
Jul 29, 2024【主播】Betty、Jenny、Sissi
【内容概览】
7月30日,统招录取结果公布,北京中考临近全面收官。中考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的、人生的第一个重要事件,它是我们所获得的第一个外部评价。尽管它只是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但是,却让我们的孩子情绪跌宕起伏,让家长心生焦虑。
本期节目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聊一聊中考趣事以及中考带来的种种情绪问题。用心理学的知识,增加孩子的心理弹性、让我们对学习和生活有新的理解。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我们的中考记忆
1.1 八零后的中考 VS 2024年中考
1.2 中考趣事二三件
1.3 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角度聊一聊,中考怎么变成了这样?
2.中考录取结果公布,我们的情绪攻略
2.1 从韦纳归因理论、班杜拉学习理论理解孩子的情绪
2.2 人本主义下的家长情绪调控与觉察
3.中考后,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什么?
3.1 情绪的识别,觉察以及调整方式——温尼科特容器理论
Duration: 00:46:3705.怼领导到底爽在哪?从整顿职场谈一谈挑战权威
Jul 22, 2024【主播】来野、犯困
【内容概览】
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很多人已经被逐渐磨平了棱角。本以为年轻人已经默认了这样的职场方式,没想到00后的到来打破了这项规则,开始整顿职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任何不满意,一言不合就开怼,根本不管你是谁。这样的行为也会让一众打工人暗暗叫爽。00后到底哪来的底气怼领导?怼领导到底爽在哪里?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期节目您将听到:
1.两位主播离谱的职场PUA经历。
2.敢于整顿职场的00后的群体画像: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3.职场PUA带来的危害:认知失调、自我否定,而员工之所以会潜移默化地被PUA成功是因为负强化。
4.画大饼实际上是一种预期管理行为,背后是罗森塔尔效应的运用。
5.新时代00后敢于整顿职场的原因:
5.1更强的独立意识:得益于良好同一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更好的支持系统;
5.2更高的自我价值,然而自尊心过高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6.挑战权威背后的心理学分析(怼领导为什么让人觉得那么爽?)
6.1畏惧权威有早期社会化、服从性、自我保护机制这些个体原因,也会有权利不平等、鼓励尊敬权威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6.2挑战权威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很爽,是因为反叛可以带来释放、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解决认知失调问题,还能获得群体认同。
Duration: 00:38:5704.人生的容错率到底是多少?
Jul 15, 2024【主播】Betty、来野
【内容概览】
从最近热议的中金跳楼事件到近两年的博士生曹瑞洲跳楼、郑灵华因染粉色头发遭遇网络暴力后结束自己的生命、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的集体跳崖和四川什邡市的集体服毒自杀……年轻人自杀事件近两年频频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在一桩又一桩痛心事件之后,我们不由地会思考:人生的容错率到底是多少?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人生容错率,让我们不至于做出一些抱憾终身的决定。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
2. 社会支持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
3. 个体差异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
3.1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及如何培养孩子持有能力增长观;
3.2情绪智力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及如何提升情绪智力;
3.3神经质水平对人生容错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资料】
1.从归因疗法到内隐理念:德韦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及影响
2.德韦克的科学成就动机的社会认知模型
Duration: 00:39:1203.如何避免孤独终老?心理学脱单秘籍大公开!
Jul 08, 2024【主播】萱怡 亦扬 任意
【内容概览】
如何逃离单身怪圈?清北硕士也犯愁!现代社会,优秀为何成脱单绊脚石?是个人主义盛行,还是选择太多让人却步?数字时代,朋友圈扩大却难觅真爱,是网络让心灵距离更远了吗?是游戏让人忘却交际,还是高标准成了爱情拦路虎?一探究竟,那些关于脱单的误解与迷思,揭示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与浪漫幻想如何让你我错过缘分。恋爱 ≠ 童话,经营方显真章。依恋风格不同,寻爱之路各异,你是哪一款?一起解锁心理学脱单秘籍,别让不合理信念困住幸福的脚步!
02:00 数字化进程下,真实社交圈子的困境:逃避选择与婚姻意愿的悖论
06:53 如何避免爱情中的不合理信念?探讨完美主义、自我怀疑倾向和浪漫主义的影响。
13:47 爱情的真相:一见钟情是浪漫还是基因决定的?
20:39 转变恋爱脑,追求自我实现:年轻人的心理变化与依恋类型
27:31 “霸道总裁”观念转变:从追求到群嘲,女性态度变迁揭秘!
34:24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伴侣:外貌吸引力与品质的重要性分析
41:20 你的伴侣是否真的适合你?重要考虑因素揭秘!
43:53 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还是互补的人呢?从心理学看,令狐冲和任盈盈相爱竟是因为这个?
48:13 我们三观契合,互补影响,共同成长的美好关系
55:02 选择伴侣:男性聪明才智的重要性和女性眼中好爸爸的特质
01:02:02 寻找伴侣的心态与成长:在关系中寻求积极的改变与进步
01:08:55 如何通过自我表露和夸奖来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
01:15:45 突破刻板印象,寻找灵魂伴侣:人际关系中的认知偏差
【参考文献/资料】
The Friends-to-Lovers Pathway to Romance: Prevalent, Preferred, and Overlooked by Science
Mate selection among online daters in Shanghai: Why does education matter?,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2020
Mate Selection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s: A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tiation among Students in Gree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18
《亲密关系》 罗兰米勒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心理学导论》张厚粲 许燕主编
《如何避免孤独终老》洛根.尤里
《亲密关系的秘密》杰夫.艾伦
《人格心理学》 许燕著
【幕后小组】
剪辑:来野
音乐:Coldplay-feelslikeimfallinginlove
【联系我们】
动点心思是一档由多名北师大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研究生随机组合的群像电台,将至少包含心理学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心理学书籍分享、心理咨询常识科普等三个专栏。
邮箱:如果你有节目主题相关的困扰,欢迎来信,地址3166285689@qq.com。请注明昵称,以及是否愿意在节目中公开。信件回复不可替代医疗或心理治疗。
听友群:请添加微信「tasiaqiang」并备注「加听友群」。
02.瞬间被治愈,摆脱焦虑和抑郁的科学贴士(附免费心理热线汇总)
Jul 01, 2024【主播】来野、Jenny
【内容概览】
我们每个人都会时不时面临焦虑、抑郁、精神内耗等情况,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要去做价格高昂的心理咨询。其实,在问题严重到需要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求助的程度之前,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简单易行的心理自助小方法。
本期节目为大家提供了7种心理自救的科学贴士,均有大样本人群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请大家放心食用。
01:45 贴士1:更有效的抗焦虑“运动处方”: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或日常间歇性剧烈体能活动(VILPA)
07:30 贴士2:减少抑郁症风险:少吃超加工食物和糖,喝点黑咖啡
13:01 贴士3:睡得好,情绪才能好:CBT用于治疗失眠的两个方法,睡眠限制和矛盾意向
23:24 贴士4:和心理热线倾诉,专业有保障(免费心理热线汇总见下方)
36:08 贴士5:重建附近,重拾社会兴趣,对抗无力感——人类学家项飚
51:01 贴士6:CBT中强调积极资源的小工具:感恩日记
54:40 贴士7:自我接纳练习及常见的不良认知
【免费心理热线】
专业可靠的中国心理热线(第一轮)
Duration: 01:01:4201《玫瑰的故事》从心理学角度谈如何拥有好的亲密关系
Jun 24, 2024【主播】亦扬、萱怡、任意
【内容概览】
近期《玫瑰的故事》热播,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于亲密关系的热议。尤其是在看到玫瑰和方协文的窒息婚姻时,很多女性网友都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
本期节目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一聊:
什么是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到底有多重要?
亲情、友情、爱情到底哪一种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人可以不谈恋爱吗?
从心理学角度看什么是好的亲密关系?
经营亲密关系心理学角度的建议干货
【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11版)》 戴维迈尔斯
《发展心理学(第10版)》 戴安娜帕帕拉等
《亲密关系》 罗兰米勒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Duration: 01:06:23